Friday 30 November 2012

又無聊幾百字,生活其實也沒什麼重要事。

當我開啟網頁的時候,我實在非常驚訝,
原來我上一次在這裡寫東西是7月......
即是整整4個月沒有寫過一個字,
也算是我寫blog「生涯」中最長的偷懶期。

現實剛好相反,
(新)工作剛好滿十五個月,沒有最忙只有更忙,
好死不死還有兩個月就結婚、上個月才新屋入伙,
忙過了再多的準備,好像還是有種「陸續有黎」的感覺。

這幾天,身心俱疲,
新家始終是新家,睡不慣,
又想念家人(明明香港咁鬼細),
又常常無端端的擔心起事情來。

我是焦急巨星,工作焦急、生活焦急、
對人對事都焦急,
有時對著一些人一些事會無故地生氣起來,
開始抱怨這個世界為什麼不照我的速度來轉,
覺得自己越來越像那些我很討厭又佔大多數的香港人。

買樓結婚加人工,其實這一年我應該開心,
但人就是這樣,你俾二獎我就埋怨為什麼不是頭獎,
煩惱自找,人老了卻根本沒成長,
我承認我將壓力變脾氣,
但脾氣發過了當沒事的習慣實在噁心,
開始甚至見到身邊人苦口苦面被虐樣,
有點小快感。

同居式的準婚生活,有點互相迫擊的感覺,
你說我晾衣不夠工整,我埋怨你毛巾通處放,
套我老爸的一句:「It's only the beginning」
噢我的天!

胡亂幾百字又一篇胡混個兩三個月吧,
但到時陳小姐始終愛被稱作陳小姐,
黃太? No freaking way!


Monday 23 July 2012

[蝙蝠俠-夜神起義]寫幾段廢話,結束蝙蝠俠前傳的神話。

要說蝙蝠俠前傳三部曲最終章的《The Dark Knight Rises》,先要從頭說起。
《Batman Begins》其實是「蝙蝠俠是怎樣鍊成的」的summary,
"To conquer fear, you must become fear" 
是Ra's al Ghnl的教誨,但Bruce Wayne後來還是摧毀了影子聯盟,
因為蝙蝠俠不殺人,他堅信以暴易暴不是正義,
而這一點emotion是他跟壞人的分別,
也是Bruce Wayne最重要的素質:「Justice is more than revenge」,
明白這點,才知道"It's not who we are underneath, it's what we DO that defines us"
才是蝙蝠俠的正義基礎。
所以
Bruce Wayne如何變成Bruce Wayne,
與Bruce Wayne如何變成Batman,兩者都是有趣的過程。
這一集,Batman還是Gotham City的hero,
下集則未必。

《The Dark Knight》就像是Harvey Dent說的
「The night is darkest just before the dawn」。
上集Ra's al Ghnl一直說,destroy就是為了restore balance,
這集Joker也是同樣的道理,
他認為chaos的好處在於公平(fair),
everyone's panic, 就會做出真心想做的事,
而那正好測驗人心的最好方法。
所以Harvey Dent,一個全世界認同的英雄都變質的時候,
足以徹底地令大家所一直信奉的正義瓦解。
蝙蝠俠選擇保持大家這個美好的信奉,
跟天下第一正義警察Gordon合演了保住Gotham city的大謊言,
代價是成為「再不被需要」的壞人。
這集好好的解釋了為什麼Batman不同於其他superhero,
他是那種默默守護的黑夜之神,
甚至在危難關頭,市民寧願犧牲他來保命的那種角色,
但他還是選擇相信自己Gotham市民有值得他守望的地方,
最後Joker計劃的失敗恰恰的證明這一點。
蝙蝠俠最後的離開,不是放棄,
是為了讓Gotham市民用希望拯救自己。

如果你跟我一樣,超喜歡以上兩集,
那你會明白我為什麼在《The Dark Knight Rises》完場的一刻,
說了一句「好X好睇」!
因為,這是一個系列的完美答案。

沒錯,的確《夜神起義》怕得比上兩集更大堆頭,
奸角一變二,二變三,到後來連市民中都有背叛社會的內鬼,
Dr.Caine又回來整死這個那個。
本來,看到Bane那重複不斷「還權於民」的言論有點過火,
但你發現主謀的底細時,就正好推翻這是一套陳腔濫調革命電影的感覺,
因為, Ra's al Ghnl團體從來不是搞個亂就算,
那是蝙蝠俠的反面,(deep down,蝙蝠俠不也是The League of Shadow所訓練出來的嗎?)
正如她說那一刀插得最深的都是自己最相信的東西。
這一集其實是「全民」遊戲, 蝙蝠俠已經不是中心英雄,
來自底下層本來只顧個人利益的貓女郎、熱血青年Blake、
Jim Gordon、甚至到最後突然不怕死的Foley,個個都是英雄,
所以 蝙蝠俠才可安然的離去、
因為上集市民/警察做不到的, 這隻都做到了。
大家活在八年的謊言之中,真相的恐懼最後也被人天生的正義擊退,
Gotham City跟Bruce Wayne是真正的不再需要 蝙蝠俠了,
這是撥亂反正才是Gotham city所deserve的。
也令觀眾明白batman「you don't owe these people」但還是「gave everything to this city」的意向。
我們也最後看見,從第一集走出自己的陰影
到第一集拯救他人,到最後改變他人,那才是 蝙蝠俠的存在價值。
A superhero is not about saving people, but to inspire them.
所以故事根基的革命元素與中文電影譯名的「起義」相輔相成,
起義/革命的不是 蝙蝠俠不是奸角的理念不是核能危機不是什麼,
是Gotham city三集以來的第一次進入正軌,重新出發。

很多人批評Bruce被打殘再送到那遠方的古井監獄,
三扒兩撥出到黎是否太過兒戲。
我開始也是這樣覺得,心想「有無咁x堅呀?」,
但想深一層,故事其實可以編排Batman體內原來有定位植入儀器,
飛架蝙蝠機過黎救佢米得囉。
不過,作為以自己性命作為拯救Gotham City的賭注,
比起當年那legendary 爬出生天的小孩,
他有更堅強的意志,所以,小孩做到的,
他無理由做唔到,佢根本就已經Nothing to lose,
故事將英雄與奸角之源相比,
早早給了你些啟示,那就不是無x聊的劇情了。

說到底,Christopher Nolan沒有辜負Batman電影,
作為「前傳」,也沒有對過往Batman電影的不合理涵接,
假設 《夜神起義》的平行時空是Tim Burton的《Batman》,
也是精彩的對應,
反而,我想問,
作為玩死 蝙蝠俠電影的第一人
Joel Schumacher你到底汗不汗顏?

題外話:

1) Joseph Gordon-Levitt是唯一一個我覺得不Fit into the character的演員,
別誤會,我可是超喜歡他的,
但作為一個警察,他太.....不像一個警員,
身形不夠、聲音不夠、熱血但100%木口木面....
他是完美的羅賓,但你要說服我他是一個警員,sorry。

2) 我覺得整個系列最堅的是Jim Gordon,
你數數三集以來,他被打被恐嚇出生入死多少次?
竟然....都沒有事, 勁!
最勁的當然也是.....
幾乎全世界都知道Batman的身份,
只有他最後才知道,
有無咁老實呀...........

3) 其實Tom Hardy唔洗增磅練肌得咁辛苦,
全程帶口罩,聲音經過特別處理,
導演其實可以搵個現成的大隻佬不是嗎?

4) Catwoman型到震,
唯一一個角色,新舊對比,
我還是覺得非常難揀,
我只能說,
Anne Hathaway配 Christian Bale,
跟Michelle Pfeiffer與Michael Keaton一樣是絕配。


5) 我無儲FIGURE的習慣,
這個Jim Gordon的,堅想要。

6) 我一直以為最後Blake是會變Robin的,
特別是當Batman叫Blake出黎行要帶面具時,
哈哈, 我以為這一句之後,Batman會醒佢一件緊身衣.....

7) 唉,最後,Nolan決定不再拍Batman系列,
我真係好L傷心......
伴隨著這三部曲的落幕....
我宜家要去喊一陣, 係咁。

Saturday 14 July 2012

[Rachel Khoo - The Little Paris Kitchen]廚藝了得唔在講,輕鬆節目令人看得特別爽!

我估對上一次我迷一個明星廚師真的是久遠的事了,
(除左Martha Stewart啦,她嚴格來說是萬能的,不只廚藝)
那是Jamie Oliver,我是堅欣賞他當時令煮食變成一件很casual很effortless和很hip的事,
還有他改革中學生飲食的運動真是非常revolutionary,
不過,日子久了,加上其實香港煮西餐d料好貴,就不了了之,
仲有Jamie Oliver身型大左成個碼,難為有時睇報紙仲叫佢「靚仔廚神」,真係......




Anyway,最近另一位明星廚師又再重燃我對「睇煮食節目的樂趣!
她就是Rachel Khoo!
她是英國出生的中國/馬來西亞/奧地利混血兒,
英國長大受教育後到高級服裝品牌當PR,
但因為太愛煮食了,跑去知名的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藝,
後來在不同的食店甜品店打工,出過兩本cookbook(法文),
今年起在BBC頻道上開始她的節目「The Little Paris Kitchen」,
也出了她的第三本cookbook,今次有福了,是英文來的!

ok,當然以上的所有資料我不會無啦啦有興趣知,
我第一眼愛上的當然是她那甜美的外表,
你看,她真的是超sweet,
而且她也是那種很「隨意」的廚師,
她的節目標榜的就是改變你對法國菜那「法蘭西」的想法,
簡簡單單就煮到傳統美食 ,
她對自己cooking的介紹就是「No fuss,just enjoyable」。
雖然外國REVIEW也有批評她並不正宗,
而她的所謂英國twist也多餘云云,
不過我覺得反正煮食無分正不正宗,只有好不好吃,
改天試試她的食譜就知龍與鳳吧。

她現居巴黎一個少於21平米的小公寓(亦是拍攝地點),
而且廚具廚房設備也都是簡單傳統細小的,
證明不用先進名貴的東西也可以煮出好東西呢!
另外我很喜歡她是一心一意的喜歡吃,
美食當前,她才不答什麼什麼減肥,
堅持用牛奶一定要全脂的才夠香等等,
這種率性可是EXTRA BONUS!

她也帶領大家遊走法國的風景,
找找新食材,跟行家交流,
或小小挑戰一下他們,
看見大家哈哈笑加上輕鬆的法國音樂,
整個節目,其實就算不愛入廚的觀眾都可以賞心悅目!



BBC有她節目介紹的食譜,不過唔齊
http://www.bbc.co.uk/food/recipes/search?chefs[]=rachel_khoo
不過其實BBC FOOD 網站有勁多正野http://www.bbc.co.uk/food/
大家得閒可看看。

更多Rachel Khoo的資料:
官網:http://www.rachelkhoo.c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khooks
Twitter: http://twitter.com/#!/rkhooks

訂了她的書,昨晚剛收到,

我要去玩啦~~cu!

Thursday 21 June 2012

[魚躍奇緣 Salmon Fishing In The Yemen]漁樂無盡,娛樂無窮。



《魚躍奇緣》(Salmon Fishing In The Yemen)是未睇先興奮之作,
電影中的三種東西對我是一擊即中的:
1. 型男(我絕對絕對是Ewan McGregor的粉絲)
2. 英國出品
3. 浪漫喜劇
《魚》就是近期最佳的三合一代表!

小品式的故事不複雜,
男主角是英國漁務署的專家Dr.Jones,
女主角Harriet是代表也門富豪Muhammad酋長的顧問,
Muhammad希望將Salmon Fishing這種娛樂引入也門,
讓當地人得以分享樂趣也從而發展當地生態工程。
於是Harriet開始咨詢Dr.Jones以及尋求合作,
剛開始時Dr.Jones覺得這是個極之無聊而不可行的項目,
處處為難與嘲笑Harriet,但被上司/政府與生活所迫而勉強參與,
後來慢慢地,
這個項目漸漸的改變兩人的生活與意見,
重拾對生活與工作的熱情,二人也漸生情愫,
最後幾經波折,項目完成(不過即日被族人毀掉!),
但眼見尚有一息生機,三人決定重新再起!
這其實是一個關於愛與信念的故事。

這套電影的英式幽默簡直可用「機關槍式」來形容,
由對白到意念都不斷令人發笑,
有挖苦首相的看風駛悝、
諷刺政府的「時勢造英雄」、
也有對英國人悶蛋生活的自嘲。

Muhammad在他的豪宅與男女主角晚宴時說道,
這個三文魚項目/釣魚活動跟信仰無疑,
你用耐心、經營去等待未知的收獲,
但收獲的來臨其實是信念(faith)的回報,
這一段不單對男主角,對觀眾如我都有著點點的領悟,
我並無信仰,但我同意,
如無信念,什麼事情都不可能。

Ewan McGregor真是「演咩似咩」,
他跟我近期的新歡Ryan Gosling一樣,
是少數不受角色與戲種限制的演員,
而且難得地,仲要靚仔!
今次這個Dr. Jones的角色是個書呆子,
悶蛋的婚姻生活、討厭的上司、不被重視的成就,
Ewan演來都是一流的,
看著女主角的憂鬱、對太太的難以啟齒、
寂寞地看著心愛的魚塘等等都令人絲絲入扣。
本來,男主角的設定是已婚的,
開始時我還覺得「有無搞錯呀,結左婚仲見異思遷?」,
但劇本寫道太太對工作的狂熱、
對丈夫的不重視(Dr.Jones將研究成果跟其分享時她說沒時間看);
對丈夫的不支持(Dr.Jones對於三文魚的天馬行空項目的抗拒與對上司的厭惡而打算辭職時,太太只懂著眼生活與退休金問題);
對丈夫的不明白(每次丈夫興高采烈的東西都淡淡回應);
性生活不夠(太太好似施捨咁),
我想Dr.Jones對Harriet的愛其實不儘是見異思遷,
反而是對所追求生活的反思的一種自我拯救。
所以到最後,他腼腆地向Harriet示愛時,
我反而覺得窩心自然(當然亦有可能當時劇情是Ewan游泳後零亂濕髮跟露兩點中令我已迷失客觀!)

這套戲的另一亮點是「快狠準」的Kristin Scott Thomas,
飾演首相府的新聞官,
對時事的快、對下屬的狠、對下命令的準都飾演得淋漓盡致,
基本上很大部份的笑料都是來自其角色!

另外,如果你跟我一樣懷念英國,
這齣電影都能給你「止止渴」,
那棟對著泰晤士河的磚頭大廈OXO TOWER、
那條人來人往的Millennium Bridge、
各式英式的辦公室與住宅都令人目不暇給。

總之,
不論什麼也好,這齣絕對值得看。

Wednesday 20 June 2012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再正經打又嫌煩,唯有只寫無聊雜談。

係,如果你有睇我之前篇blog都知,
我寫左成朝正正經經《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電影後感無曬,
再寫就唔會了,唯有寫寫之前無寫又無關痛癢的無聊碎念。

1. side track人物設定好兒戲
班地質學家、生物學家上去好似無咩個人目的,
唔通上太空已經係未來觀光活動之一,
地質特點又無講,20%CO2就咁驚?
行兩行就怕死要返轉頭,
最無聊係咁怕死之後要走去玩蛇?!(蛇型異形)

Charlize Theron靚爆鏡但行行企企,
最後就咁瓜左,好浪費,
既然唔肯自我犧牲阻止太空船撞ENGINEER隻船,
做咩唔留佢一個係LV-233,佢死唔死都唔重要,
我反而想下集起碼至少有一個靚女。




2. 荷里活無老人演員?
做咩要搵人特技化妝扮老?
得個殼又演得衰,
眼神太精靈、行動太敏捷,
情況同你睇tvb時不時有演員扮老人同一level,
佢個造型只係令我諗起《神奇四俠》入面果個怪石人。

3. d 太空船真係好鬼靚

4. 原來我地既maker係光頭的,
佢地既身形咁巨大,又唔著衫,
偏偏無一個鏡頭映到佢正面,
可恨呀!



5. 連導演都講opening scene係邊度唔重要,
咁即係如果佢係LV-233或其他基地,
果個ENGINEER其實係SELF-DESTRUCTION?
但如果係地球的話,佢呢個行為為地球帶來異種生命,
係唔係就係人類?咁即係我地係HYBRID?
又唔O岩吖,套戲最後係女主角肚爆出黎果隻八爪魚米又係食左果ENGINEER,
最後都係出左隻異型? 但係呢隻異型生長過程係:
一滴黑色生化物-->人傳人繁殖-->由人體剖出-->進入ENGINEER-->異形!

6. 普羅米修斯的意義: GIFT OR DESTROY?
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偷來「火」,令人類進入文明,
拉近人神平等,我覺得可能ENGINEER都係做緊呢件事,
佢可能CREATE左人類之後發現我地都係太蠢了,
打算送一堆生化武器來,將D人變曬異形,
即係進化後人類!
又或者個意思係,D生化液體原來米係個盒度既,
意喻PANDORA'S BOX? 一打開,就為人類帶來災難,
而呢D災難同PANDORA一樣,都是被好奇害死的。

7. 呢套劇應該俾醫院宣傳生育的
你睇,生仔有咩咁可怕喎,
女主角生完仔轉頭又跑又打,幾個人都阻唔到佢,
到時你只要堅持一個信念,
就係我要知道「人類係點黎既」,
咁人類原來就可以有超能力。

8. 電影開始牆上的壁畫,令我想起Indian Jones中的水晶骷髏頭,
外星人、Engineers都共通地超越人類,
而《普羅米修斯》中更加證明我們血源的關係(DNA吻合),
但好明顯我地唔夠MAKER咁高科技,
證明「一蟹不如一蟹」應用係未來都係無錯的。

9. 女主角Noomi Rapace即係《龍紋身的女孩》入面個Lisbeth Salander,
睇《龍》時覺得她勁正,佢既樣貌身型就是跟Lisbeth Salander太神似而使我著迷,
外剛內柔(其實唔知算唔算柔)又敢愛敢恨是一種美態。
到之後《福爾摩斯》中的吉卜賽造型都不錯,
神秘又嫵媚。

可是在《普》中真係超唔掂,
曲短髮配矮小身材十足師奶,靚又唔係型又唔係,
都唔知想點,下集如果無靚女新角色加入,
叫我睇都幾難。

10. David 令我聯想到我另一個超愛的太空船機械人——Data (Star Trek),

兩個都係木無表情,但兩個都有著似有還無的人類情緒。

我覺得Michael Fassbender真是超HOT,
嚴肅的男人真令人受不了!

好撚興

本來成朝打左一大篇Prometheus的影評,
Blogger未改版之前是識得「自動save」的,
我以為佢會繼續AUTOSAVE,點知無,
(改版之後,原來係要有post title先會autosave, 咩logic呀頂你!)
我只係按左一下"backspace"想delete一個字,
點知去返之前果頁,
無draft無save咩都無撚曬,
宜家好撚興,屌!

唔見左幾千字同唔見幾千蚊,
我覺得前者hurt d,
錢唔見可以搵返,
寫左洋洋幾千字無左基本已經無曬mood寫過,
呢一刻我真係好撚憎用電腦。

Monday 18 June 2012

[iphone 遊戲 Pocket Planes]又係小人仔遊戲,玩極我都唔放低。

我是Tiny Tower的粉絲實在是無容置疑,
那些可愛的人物,細心的提示/警告,
而及不斷更新的任務,足而令人上癮。
(我已經有成121層.....足證我生活之無聊!)

最近,Tiny Tower的同一製作公司NimbleBit LLC推出了新遊戲——「Pocket Planes」,
用上了同樣的8-bit平面小角色,兩日內馬上令我沉迷!


其實POCKET PLANES跟Tiny Tower相似,
都是要「種」的遊戲,即你不斷玩就會不斷升level、
賺錢、upgrade之類的模式。
Pocket Planes聽其名就知今次不管大廈管飛機,
一開始進行簡單的tutorial之後,
你就可以開始選擇起機的地方,
我一開始是選了Europe。


剛開始每人有4架飛機,
飛機有分C系(只載貨CARGO)、P系(只載人PASSENGER)跟M系(兩樣都可載),
例如以下CAPACITY就只可以載一件CARGO了

LANDED的飛機要在降落的AIRPORT上載適合的人或貨(即JOB),
按圖左下的最左邊的ICON就可以見到現在AVAILABLE的JOB(如下)

現在有3件CARGO可選,可你只可以選載一件,
那你就隨意選擇那個你喜歡的目的地(當然是看酬金就多少啦!)
然後,就進入地圖,指示你的飛機去向,
click一下目的地,再按FLY就OK了。
時間到了,飛機降落了,接著玩法其實是差不多。
提示:如果飛機可多載些人或貨時,
儘量找同一個目的地的,因為直航可以賺多25%的錢。

任何時候,都可以按畫面右下的飛機icon看你所有飛機的航次。


遊戲的貨幣有兩種,金幣及銀紙bux,
金幣比較容易,就是完成每次任務都可得到,
甚至有時看著飛機都有金幣飛過,

銀紙比較罕有,當然除了真的付真錢買之外,
偶然銀紙也會在空中劃過,在job list接載一些特別的人或貨也有機會得到,
賺到的錢呢,就可以
1. upgrade自己的飛機(例如加快engine/減輕重量)、
2. 加快飛機到達目的地時間、
3. 買更多的airport伸展業務、
4. 在market內買飛機零件parts、
5. 或直接在market內買飛機。

那parts有什麼用呢,
當你每次買一個新airport都會得到一些機種的零件part、
每架飛機分有3個parts:body, control 跟 engine,

不是每一個part都可以在market內買到,都是碰運氣,
有齊3個part就可以build一架飛機了


唯一我還沒有搞清楚的時WORLD event跟fly crew,

好像是要join team一起玩的,我弄清楚後再說說吧。

6月22日更新,Global event是可全世界一起玩的,
只要大家用同一個team名就可以了,
據說是做夠了五個job才可在team贏的時候分到bux,
見下圖,會count你已完全的job數目的,
完成job就是將一些item送往指定的airport(當然你要先買了那個airport),
通想都以藍色字體呈現。



可是我除了Global event外還是搞不清其他world event要怎樣進行,
例如我已運送一些物品到在event list出現的地區,
但我的event list record還是空空如下的



最後,今早發現慕尼黑正在大風雪,
很可愛是吧?

大家一起起飛吧!
我game center id: smiling-rebecca
我現在join的外國的team,
香港有沒有team一起玩呢?


Thursday 24 May 2012

[iphone 遊戲 Lil Kingdom]畫面夠立體細緻,角色又可愛有意思。

我承認對於iphone game我是有點沉迷的,
每日上班一上巴士第一時間是打開遊戲,
我(幾乎)每天都玩的包括如下:
MyTown 2
Ting Tower (係, 我仲玩緊!)
Zombie Cafe
以及近日新寵Lil Kingdom。
沒錯,其實所有遊戲都是同一類型:經營類,
就是那種你每天都要種呀建造呀買呀然後越玩越大的那一類。

Lil Kingdom是在好友E的Galaxy Note上看到的,
畫面超美,又有立體感,角色又可愛,
玩法跟Tiny Tower幾乎一樣,
雖然在配置上有些比不上Tiny Tower的細緻,
但純以visual上看是一流的,
每樓層內的角色也生動有趣。

故事玩家是城堡的主人,
城堡在有公主有使者有市民也有其他有特殊技能的人物,
玩法是玩家不斷的向下鑽層,每一層都可以是住所/各樣的商店,

住所可以容納5個市民,每個商店需要3個員工,
商店的營業會generate金幣,金幣可以用來作商店補貨成本或開闢樓層。

除了賺取金幣外,還是得到更多的寶石
寶石可以用來換金幣,upgrade升降機(越高級走得越快),
不過寶石的得取是要靠運氣的,
有時是完成公主的任務,
有時是點擊市民頭上的想法bubble,
比較肯定的是每開闢一個新樓層就會得一塊寶石,
而每安排一個員工在他ideal選擇的商店內打工也有兩塊寶石。

角色上除了市民外,也有外援的,
有會強搶市民遷入住所的士兵,
有upgrade市民skill的巫師,
有可加快construction的師傅。

不過要算最好用的一定是那可愛的龍 (佢間房好似bb房)
如果你發現牠出現在一個商店,
你點擊牠,牠可以馬上令商店fully stocked,
不過每完成一次,龍仔要休息3小時的,辛苦曬!

我還是初哥,現在只有13層,
其他遊戲也歡迎大家一起來玩玩,
我的game center id是smiling-rebecca
加我啊~

Sunday 20 May 2012

又哭又笑,又不知要等多久了。

又進入一堆美劇季尾的時候,
說幾句:

《Grey's Anatomy》一直是我繼《Six Feet Under》之後的第二最愛,
一追八個season已經七年了, 每一集或感動或領悟都使我流了不少眼淚,
剛剛播了第八季的season finale, 真的好傷感,
但比起過去的season finale, 沒太多大道理,
友情愛情的交代都恰到好處(Teddy跟Hunt那段我哭得好緊要),反而令人略嫌不夠,
只是最最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我最愛的角色死了!!!
我一直喜歡Lexie這個sexy又聰明的角色,
特別是暗地裡一直希望她跟Mark能重新在一起,
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啊~
最後她死在他面前,太苦情了吧......
雖然事實上,是飾演Lexie的Chyler Leigh決定離開這個show,
可是,也不用死吧....呀....我好傷心呀....
你知道嗎,有時一套好的電視節目,
陪伴了你7年,.令你歡笑過悲傷過,
當中每一個角色的離開都像一個朋友的離去...

OK,太傷感了,說些好笑的東西吧:
今集的《The Big Bang Theory》是Howard Wolowitz的小登科,
當然他的幾位摯友都說了些祝辭,當中Sheldon說的實在.....太Sheldon了:
"The need of finding another human being to share one's life with has always puzzle me,
maybe because I'm so interesting all by myself,
with that being said,
may you find as much happiness with each other as I found on my own"
有時真不是好嬲定好笑,但我是超喜歡他那種自戀到頂的性格。

Friday 18 May 2012

[Love Begins in Winter by Simon Van Booy] 淡雅的快樂,不一定寂寞。

我都不是太記得為何會找這本書來看,
未看此書前,對作者Simon Van Booy認識是零,
我想可能是書名的吸引,令我想起一首我很愛的老歌「大約在冬季」,
說的是這本《Love Begins in Winter》。 

我有臨睡前一定要閱讀的習慣,
我想其實並不是好習慣,
因為很多時看到驚嚇或過於興奮的情節,
往往最影響的就是接著的睡眠質素,
但讀這本《Love Begins in Winter》,
卻是可以安然溫柔地入睡。

這本散文集每個故事都有著淡淡的氣氛,
無論是描述生老病死愛人相遇也是輕輕的,
彷彿作者寫這些故事時,
連筆都沒有用力地在紙上留痕一樣,
卻段段情節感觸到你心坎去。

每個角色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背景,
故事在現在進行與過去背景不斷交替著,
如果這是一部電影,我會說它的剪接是一流的,
而且畫面,一定美如一副副水彩畫。

我翻過網絡上其他讀者對此書的評語,
我很奇怪為什麼很大部份的讀者認為此書讀起來有寂寞感,
寫作的確是淡雅的,可是環環相扣的人物到最後都有著尋到生命的感悟,
我覺得那都是幸福的溫柔呈現,
就好像頭一篇故事的兩個主角,
各自都有親人離世的經歷,多年來沉鬱地生活著,
而且各有著古怪的喜好,
可是就是這些奇怪的行為牽引了兩個陌生人的再次相遇,
他們就這樣不需言語下靠近牽手相愛,
這不都是很美麗嗎?

後來其他的故事也都是簡單的片段,
是平凡人對愛的不同演繹,
卻讀起來一點也不感傷,
反而覺得有種莫名其妙的溫暖感。

書背頁有作者的照片,
我想也是因為出版社選了封面憂鬱的藍加上作者的黑白照,
(作者還要如此憂鬱書生造型!)
令人真的誤為這是一本悲傷的作品。
還是當你知道這個憂鬱書生有個女兒,
而妻子卻在女兒不足兩年時離世,
覺得他的作品又更添傷感?

無論如何,我是極推介這本書,
還有他的其他文章,
- Meet the father who's educating his five-year-old daughter on the finer points of style
- Simon Van Booy: Love and loss at Christmas

這些日子讀最好,
跟香港天氣很配,
明明是陰沉的雨天,
卻對夏天明明一定會的陽光普照習慣地充滿期待。

Thursday 17 May 2012

中國人為什麼要改洋名,正如黃皮膚染金頭髮其實一D都唔靚。


將來我是不會替我的小孩改英文名的,
好端端一個中國人,
沒有「為方便他人稱呼」而改洋名的必要,
叫阿城阿敏阿波也不繞口,
改個洋名也沒有令外語突飛猛進融入國際之效,
只有香港人這麼有趣,梁朝偉叫Tony、張曼玉叫Maggie,
但大陸章子怡就章子怡,范冰冰就范冰冰,登上國際舞台時沒有因此而吃不開的。

我這一代上學去老師硬要改就改沒辦法,
這些年我都沒辦法叫大家「改口」叫回我真名陳xx,
但人在外地,我從來不叫自己Rebecca。

再說,
我喜歡父母替我改的中文名字,
父母對子女起名字都有著對其的期望、感情或一些獨特意思,
那不是那個短短的洋名可以代替或解讀,
如果下一代上學去老師又再要求,
非要一個英文名不可,
那我叫他FUCK/ SHIT / DIU吧,
那麼,我有應你要求,不讀不叫那是你的選擇了。

Tuesday 24 April 2012

[Meringue 蛋白霜餅] 這個超級甜,外脆內軟綿!

這個食譜是在《這些大廚教我做的菜:理論廚師的實驗廚房》看到的,
其實一直都是Verano的blog的粉絲,
有些人只愛甜品,有些人只愛中菜,
但Verano的blog是包羅萬有的, 有中法日意主菜甜品,真的很勁!
而且她很是醉心不同的嘗試,也閱讀不同知名廚師的食譜,
讓我們這類「睇左當識左」的讀者,
提供源源不絕的資料, 實在是恩物! 

後來知道她出書了,在圖書館預約了來看,
統統美輪美奐的圖片中就有這個看來又易造又可愛的Meringue蛋白餅食譜,
一於試試看。 
我做了兩種口味的蛋白霜,一種是雲尼拿味的,一種是朱古力味的,
材料其實是一樣,只是雲尼拿的加了雲尼拿香精,朱古力的加了可可粉就是了。 

材料:
蛋白3個
砂糖 85g
幼糖粉 85g
雲尼拿香精 2g

如做朱古力味則以上材料外加入可可粉30g (不用雲尼拿香精)
1) 早一晚把蛋白分了開來放室溫 (一滴蛋黃都唔可以,我之前分的蛋白中沾了少少少少,就一點都發不起來了)
2) 糖過篩備用 (如下可可粉也要過篩) 3) 預熱焗爐至105℃
4) 蛋白用電動打蛋器打至粗大泡沫foamy狀,開始慢慢加入糖,一邊加一邊繼續攪拌至乾性發泡(書係咁寫),即倒轉拌盤蛋白不滑落狀。 5) 如做原味,加雲尼拿香油,如做朱古力味,加可可粉,兩者都是溫柔地fold in,不要用力擠壓破壞蛋白內的空氣。拌勻就可以了。
6) 用唧咀唧成小肚臍狀(或你喜歡啦),我因為那時沒唧咀等用具,用兩個湯匙搓成圓球
7) 入焗爐用木匙夾在爐門以留空間,焗45分鐘(書寫),但我焗了差不多1個多小時(可能因為體積大)至外脆內熟就ok了!

煮後檢討:
- 超級甜!!!! 糖份下次可減 (不過老實說Meringue本來就是超甜的東西)
- 體積下次做小一點,大的表面很快就乾脆而內裡又不夠熟。